商品貨號編碼通常用於識別和管理產品庫存。這些編碼可以根據你的業務需求和產品特性來設計。有些公司希望能從商品編號就能快速的看到一些資訊,例如產品的類別,或者產品的生產商來源…等。
因此產碼的編號設計通常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,謹慎討論,避免一開始的錯誤,導致後續要不斷地進行修改。在此有幾個商品貨號的編碼建議:
► 唯一性
每個商品編碼只能對應一種商品,避免混淆與錯誤。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
► 編碼一致性
編碼格式要統一,碼數儘量不要不同,長度不同不管在視覺上或是使用上都會非常紊亂;要建立一套標準格式。
例如: ABC-001
Y-010305
A001-X0-003
不管碼數或原則皆有很大差異,不建議使用
► 可擴充性
編碼前要確認清楚未來是否有擴充的可能,例如現在產品只有5種,但編號就不要只保留一位數,建議至少要二位數。
例如:
AA-XYZ-1當中,最後為此類別產品的流水號,如此編法,萬一超過十種時就無法再往下編了,應至少編成AA-XYZ-01或AA-XYZ-001
► 簡潔性
編碼若非必要,不要編的過長,或用了許多的符號,不然光是要判斷或解讀也要花費很多時間且有可能判斷錯誤。
例如:
359-SAC-3-02-775533-C
儘管每個數字符號都有意義,但在判讀上可能容易出錯。
►分類性
編碼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做好分類,而不是無意義的流水號,不管是用產品大類、製造商、規格或顏色,端看自己的需求而定。
► 避免混淆的字
編號最好避免英文大寫的O和數字0,又或者小寫的l和數字1。
例如:
OA-350-l01-500
0A-35O-101-500
二者看起來極為類似,實際上並不相同,太容易混淆。
商品編碼若編的正確,對企業的營運及管理上有很多好處,除了能提升存貨管理效率,加快銷售與結帳流程,而好的分類更能迅速做出各項分析,同時對於商品追蹤與售後服務的查詢亦能更精確無誤。